首先,我们把导演和普通观众想象成两个姜饼人。
姜饼人1
姜饼人2
上边的一个是姜饼人1,我们把它们叫做普通观众。(非电影从业者)
下边的一个姜饼人2,指代导演。(也可以是任何电影从业者)
我们可以明显发现,他们都是人。只是右边的姜饼人2胖一些,可以理解为他们看的电影多一些。
但毫无疑问,对于一部新的电影,无论是胖胖的姜饼人还是瘦瘦的姜饼人,其起点和观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。
我们再把时间当成蛋糕切一切,很简单,切成两块。即“第一次看电影”和“第n次看电影(n>1)”
好了,万事俱备,接下来我们开始奇妙之旅,一探究竟。
Chapter1
以《让子弹飞》 “白马拉火车”这个镜头为例:
当电影开始时,姜饼人1和2舒适地坐在位子上,他们已经进入了故事。
然后他们同时看到了这个镜头,此时他们都已经融入到了故事里,他们脑子中的想法是一样的:卧槽,好酷炫,用白色的马拉黑色的火车。咦,车上是不是坐着什么重要的人物呢?
看到这个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:导演也是观众,所以导演在第一次看电影时和观众是一模一样的!他们都在看故事,融入故事,此时导演是不会想什么与众不同的深奥的东西的,除非他没再认真看电影。
事后,
姜饼人1:“嘿,老王,我今天看了一场超棒的电影,故事也超棒,人物也超棒。你有空也去看看呗”。然后,他就慢慢地把这部电影忘记了。因为影院明天,后天,大大后天,都有不一样的电影,他都想去看。顶多就是:若干年后,有人问起他,嘿,你看过《让子弹飞》吗,他说:对对对,我看过,看过!
而这时,姜饼人2连忙拿出本子,他想,这个故事这么棒,我得把里面的创意记下来。于是,这个故事,就成为了姜饼人2脑中图书馆里的一本书,它可以随时取用了。
这是导演看电影的视角之一。
继续走。